


旅游景点信息
黄甲街原名“黄家街”,后因“一榜五进士”史事而改名。清同治《芷江县志》记载: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沈晦榜,沅州籍士沈光定、黎九德、李洪、李永、莫道成等五人黄榜高中,同登三甲。沅州士民欢欣鼓舞,为纪此盛事并便于声名流播,士绅遂议以“黄甲”为街名。
历史上,黄甲街为“黔楚咽喉、滇黔孔道”要道的一段。街上石板铺面,两侧建筑鳞次栉比,高低错港,街上商铺林立,绸缎布市,纺织染坊、许家祠堂、宝庆会馆、武馆等商号荟萃、商贾云集,是重要的商旅往来集散地。
现在的“宝庆会馆”司令部旧址院内,除了修复一新的翅檐吊脚、格窗栏栅式戏台,高高立的风火墙,原汁原味的百余年老屋框架和四面环绕的风火墙之外,满目萧瑟的便是高墙残垣断壁和明清长砖断瓦,还有古色苍老的空房屋顶、纵横交错的墙基瓦砾……
位于芷江河西黄甲街红二、六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宝庆会馆内。馆内设有挺进芷江、冷水铺政治干部会议、便水战役、将帅名录、红军后代、宝庆会馆复原陈列及研学教育等展厅。 该馆以丰富的图片、实物、仿真故事场景为主体,全方位展现红军长征经过芷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让参观者深刻铭记那段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 馆内陈列布展了280余件珍贵文物实物,包括红六军团十六师师长周球保委任状、红六军团保卫处处长吴德锋《长征日记》,红军使用过的玉纽扣、军品帽袋、子弹箱,便水战役战场遗物、红军后代捐赠实物及红色书刊等。 同时,展出了著名油画家钱德湘所作的冷水铺政治干部会议、便水战役油画及国画家唐礼军所画的反映红军长征在芷江题材的国画17幅。
红军往事:
1935年11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主力1.7万人从桑植出发长征,先后于12月28日、29日从黔阳县的托口、江市分三路经岩垅、沅河、三里坪一线进入芷江萝卜田、禾梨坳、冷水溪。
1935年12月29日,红六军团先头部队抵达芷江城西黄甲街,并选定“宝庆会馆”为红六军团司令部住地。
1935年12月30日,红六军团军团直从杨溪河一线移驻黄甲街,司令部住进“宝庆会馆”。在“宝庆会馆”红六军团司令部,为防敌骚扰,迫敌龟宿在芷江城内。
1935年12月30日傍晚和1936年1月2日拂晓,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指挥部队对河东芷江城区实施了佯攻,达到了预期的战斗目的。
1935年12月31日,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科在“宝庆会馆”司令部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参谋长谭家述、组织部主任夏曦等军团领导人观看演出。那次晚会由宣传科邓永耀科长主持。首先是全体大合唱《国际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其次自由讲演,宣传干事贺茂德讲红军长征的重要意义;青年干事讲在洞庭溪未放一枪俘敌一个营的故事。文艺演出压台戏节目是《小放牛》,牧童由组织科长罗辉扮演,小姑娘由警卫员刘友生扮演,小刘男扮女装,三不像,惹得战士们和前来观看演出的当地百姓哈哈大笑。
那次晚会,红二、六军团红军还在“宝庆会馆”戏台两边贴满了“欢庆1936年元旦!”“消灭更多的敌人,争取更大的胜利!”“中国工农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鲜红的标语,指战员在紧张的转战征程中度过了一个既愉快又受教育的元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