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景点信息
古大同寺坐落于津市城南区的大同山上,是常德津市的旅游地理标志之一,中国古代的著名寺庙,九祖道场,始建于唐朝咸通年间(公元860年—874年),唐代高僧广澄济祖取大同无我之意,直指人心,同归于一,命寺名为“大同”,并赋为为九祖道场。又有“古以别于今诸大同”之说。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富有,自然景观独特...寺周与关山、观彰山、大旗山连绵相接,重峦叠嶂,青 山翠绿,古树荫翳,风景如画,山上山下,遍布寺院庵堂,名胜古迹甚多,与闻名遐迩的孟姜女故乡嘉山风景区及药山寺组成旅游体系,与夹山寺、桃花源、黄山头、张家界著名旅游景区联为一体,构成旅游网络。
古大同寺历来是九澧一带具有传戒资格的选贤十方丛林。曾有不少高僧驻锡,如唐朝的大同广澄禅师、大同济禅师。千百年间,倏毁倏修,至明清,几经扩建,殿宇栉比,规模宏大,同时纳200余名僧人。有山门、前殿、大殿、后殿、大雄宝殿、钟鼓楼等,山门书有“十方丛林”,庙门镌有“古大同寺”四个金字,格外注目,前殿供关羽神像,背立韦驮。大雄宝殿供奉西天佛祖,佛祖头顶塑有殿翅大鹏,两厢排列十八罗汉,佛祖背后供千手观音。大殿左有斋堂,右有禅堂,后则有念佛堂、藏经楼及延寿堂等。四周山岳起伏,树木参天,气候宜人,为避暑佳境。其景色优美,并不逊色于“桃花源”、“夹山寺”。
古大同寺与关山烟树、中武当相望呼应,形成旅游小区。 公元827年,清同治二年重建,主体建筑为殿堂三进,中轴线上依次为前殿、天井、大雄宝殿、后殿,占地总面积4400平方米。建筑保留晚清风格,为单檐硬山顶,马头山墙,四周用砖墙围护,内部为木穿斗结构,上盖有小表瓦。古大同寺还保存塔林等古迹,具有一定的历史、宗教研究价值。古大同森林公园内之皇姑山、御果园更是流传着美丽的传说故事。据记载,朱元璋孙朱悦耀明朝洪熙元年(1425年)华阳王被贬澧州,在关山开辟御果园游玩,因迷恋园内景色,不觉与父走散,迷失方向,其父华阳王派随从搜山一日,在山顶发现皇姑正东眺澧水烟波,意甚眷眷,后这座山被人们叫做皇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