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景点信息
谭钟麟(1822—1905)字云觐,号文卿,原名二监,后改钟麟,湖南茶陵县高陇乡石床村人,茶陵石牀谭氏十五世。清代进士、巡抚、总督。其子谭延闿是民国元老,湖南都督,官至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
谭钟麟少年家贫,但勤奋刻苦,诸子百家无不研读。16岁时因家贫而辍学。老师和同学都为他惋惜,他却自有主张,在村中蟋藤山一座寺庙里办了个私塾,白天教授生徒,晚上独居寺庙读书。谭延闿在《先府君行状》中写道:“年十六,即授徒自给,已乃发愤读书。山寺习诵,常至夜分。所处绝困厄,非人所堪”。谭钟麟每次去长沙府参加考试,步行往返数百里,从不乘船、坐车,虽处困境,却“志气弥厉”。功夫不负有心人,1843年谭钟麟提学考试第一名中秀才,入州学;第二年补授禀膳生。1849年乡试中举人;1856年会试中进士,赐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翰林院编修。1863年补授江南道监察御史。御史是言官,可以参加内阁议事,不到一年,就在内阁崭露头角。
1866年,谭钟麟授杭州候补知府,浙江巡抚马端敏久闻谭钟麟贤达。谭一到杭州,马端敏就奏请补授其为杭州知府。后来,谭钟麟先任浙江巡抚,后任闽浙总督。谭钟麟任杭州知府三年,清理赋税,督治海塘工程,疏浚长安河道,安抚流亡百姓,恢复农业生产,处理积压案件,整顿监狱秩序,深得百姓拥护。
1868年,在浙江巡抚马端敏、军机大臣文祥的举荐下升任河南按察使。到任仅三个月母亲去世,回乡守制丁忧。
1871年,守制期满,赴京复命候任。此时,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得知谭钟麟在京候任,奏请谭到陕甘襄办军务。谭钟麟遂授陕西布政使,不久代理陕西巡抚。
1872年,原任巡抚回陕西赴任,谭钟麟还任布政使。
1879年10月,谭钟麟补授浙江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1881年冬,谭钟麟继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在兰州建立求古书院,在甘州设立河西精舍,选取诸生中优秀者在学院讲学,以此改变风俗。
1885年,爆发中法战争,谭钟麟奏请朝廷派兵护卫越南。准奏后,谭钟麟派提督雷正绾带兵南下。
1888年,黄河决口,他主动筹集60万两白银援助河南修堤、赈济灾民,朝野皆感惊讶。
1890年谭钟麟调任吏部侍郎。
1892年,谭钟麟出任闽浙总督
1895年,谭钟麟调任两广总督。针对英国提出修建九龙至广州铁路、法国提出开采合浦矿权等无理要求,谭钟麟均严词拒绝。 1897年11月14日,德国悍然派舰队侵占胶州湾,强迫清廷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谭钟麟电奏清廷“宜力争,不可许,许即无以为国。”
1901年春,谭钟麟被召见于颐和园,提出回原籍养病。就在此时,八国联军攻进北京,王公大臣纷纷避逃他处。有人劝其离京,他却说:“明知无官,守留无益,然尝为大臣,观国难忍先去耶?”
1901年七月,慈禧与光绪逃往西安,谭钟麟才归籍养病,
1906年在长沙病逝,谥文勤。葬长沙河西善化坪塘白泉荷叶塘。(今长沙市岳麓区坪塘办事处白泉村)
该亭形制极为罕见,颇具科学和艺术价值。亭高6米,6方,边长3米,6根30厘米直径的花岗石柱托以圆墩石坊,上面1.3米高的六角飞檐亭帽由水泥现浇而成, “帽沿”彩绘鱼龙花鸟等。亭内立有30根花岩石柱直通亭顶,人不可入,内伏青石龟。龟背上有—2.5米高、1米宽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