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景点信息
洛阳湾又名观音阁,由关圣殿、观音阁、龙王阁、文昌阁四大建筑组成,四者背山面水,互为犄角,连成一体,蔚为壮观。
从“洛阳寺”大门进去,再上几级石级,就是“古砚峰”,供奉着“南岳圣帝”,大门两边对联云:“做些阴骘去,存个好心来。”峰中有石高1米,宽0.8米,长1.6米。正面刻有“峰平传古岘,阁水壮观音”的对联。 穿过“古砚峰”往右,就是分前后中间隔着一个天井的两进“观音阁”。前进中间三弄为“观音阁”,两旁各两弄分别是“文昌阁”和“武昌阁”。后进中央供奉着 观音菩萨,上书“普渡众生”四个金字。据墙上捐款石碑记载,这尊菩萨神像是2008年8月重塑的,听住持人员说,菩萨神像用的是一整棵大树,所花费用达2.8万元。两边分别是“地藏殿”和“祖师殿”。“地藏殿”门前对联为:“善恶毫丝难假借,死生历劫尽公平”;“祖师殿”门前对联为:“源远流长始在祖, 神通广大莫如师”。
关圣殿与观音阁隔一天井,在伴河石山上,凿成高6米,面积约50多平方米的殿房基脚。殿厅中排列4个大圆柱,正面是关圣帝君塑像,高4米,红脸青髯,神态 逼真。塑像之下有神橱,橱房小圆柱上刻有“得文昌为邻,握手讲春秋大义;与菩萨说法,同心觉海宇群生”的对联。殿前有清泉井一口,四时不涸,夏凉冬暖,甘 香可口。古建筑群临时建有走廊栏杆,供游人观赏眺望。到清水季节,楼阁屋尖倒映水中,东面丫头山,北面铃子山,南面葫芦山,互相映衬,阳光反照,测水泛 漪,帆船上下,渔歌互答,形成一幅生动优美的图画。
观音阁临江骑石,一线青石板傍江而上,古人诗称“蹬道盘旋出空际,楼层直上入青冥。”观音阁河畔有一巨石,其上有一座三叠一顶的“惜字塔”,建于清同治11年(1873年),巍峨雄伟,与四大建筑相映成趣。塔上有对联云:“为学相期登道岸,余灰尽使付东流”。
洛阳湾有一片延伸到河中的怪岩石林,站在石林中眺望前方,洛阳湾古建筑群和惜字塔个性鲜明地显现在山水盈盈的诗意里。以前这里是个码头,1913年,革命母亲葛健豪一家三代就是从这里乘船到长沙求学的,后来电视剧《蔡和森》剧组就在此拍摄了外景。
古韵浓郁的洛阳湾穿过时光,披着历史的遗韵依然风情万种,在测水之湾笑迎四方游客。目前,洛阳湾景区已成为湖南水府庙库区B级旅游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事件:
1,明永乐二年(1404年),地方坤士江应虎捐钱建观音阁。
2,明末加建的关圣殿、文昌阁、水府庙、龙王阁、憩息寺,七座建筑有机结合,结为一体,亭阁峥嵘,蔚为壮观
2,清康熙二十三年(1693年)附近姓众在观音阁前建关圣殿,殿内塑四米高的关圣帝像,继而在殿右建龙王阁,殿左建文昌阁。
3,道光十九年(1893年)划定了殿阁四向界线。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前后殿均有马头山墙,小青瓦屋面。
4,同治十一年 (1872年)又在河边石座上修建了三层的石塔——惜字塔。三叠一顶,依河而建,上有对联:为学相期登道岸,但使余灰付东流
5,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村民捐款重修了观音阁。
6,殿阁中所有神像毁于(1957年)大跃进和 文化大革命中。
7,1996年附近群众又捐款按原状修复观音阁。
8,2003年12月,娄底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后山桐子排东面山脚下,南至测水河中心线,西至测水村抽水机房侧小道,北至桐子排山顶。
附近景点:
1,江口。该处是涟水、湄水交汇之所,三面环水,背靠大山,形如半岛,如今岛上广种桃树,有桃花岛之称。岛上建有沙滩游泳池。
2,冯子振墓。冯子振,元代散曲家、诗人、书法家,死后葬于故土铃子山下。冯墓为土坑墓,有墓碑,两旁勒石对联,仍清晰可见:“一丛芳草先人冢,百树梅花学土魂。”
3,梆潭:位于测水下游,因两岸之石敲起来有“梆梆”作响而得名。梆潭水之深,深不见底,当地百姓曾用千米长绳结石探底,只见绳子人,不见石打底。古时有诗形容梆潭的险要:测水滔滔去不回,倒尽湘江入净瓶。
4,白鹭洲。系水府庙水库的一座小山包,因岛上常年聚集上百只白鹭而得名,帆船路过,人声鼎沸,常惊得白鹭齐飞,与蓝天竞美。
5, 测水穿过逶迤起伏的群山,至香铺坳处形成一个不大的深水湖泊,人们叫它测水湖。双峰古代名人官至南京大理寺右评事贺宗曾作诗曰:“牌头虎狗山山吼,测水鸳鸯处处鸣。烟光缭绕葫芦山,舟船绵画洛阳湾”。从此诗里我们可以看出,600多年前的洛阳湾就美丽如画了。